中医夏至养生护理

祝福语365网络整理中医夏至养生护理,文章围绕中医夏至养生护理,建党节进行说明,正文内容是中医夏至养生原则1、清热 祛湿 防蚊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

祝福语365网络整理中医夏至养生护理,文章围绕中医夏至养生护理,建党节进行说明,正文内容是中医夏至养生原则1、清热 祛湿 防蚊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夏至节气后,不仅应该防暑清热,也应注意祛湿防蚊。清热可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等沏水代替茶水饮用,祛湿可用丁香…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中医夏至养生护理吧。


中医夏至养生原则

1、清热 祛湿 防蚊

今年夏至未至,雨水已然旺盛,从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进入夏至节气后,不仅应该防暑清热,也应注意祛湿防蚊。清热可用芦根、乌梅、麦冬、菊花等沏水代替茶水饮用,祛湿可用丁香、藿香、艾叶、薄荷等芳香化湿避秽祛浊的中药制成香囊随身携带。由于最近雨水偏多,蚊虫大量繁殖,想要驱蚊,同时避免蚊虫引发的疾病,家中防盗门上可以挂些艾叶,或于居室或办公室内点燃艾条,也可买些白芷、木香、薄荷、丁香或是艾叶回家,用纱布缝成小包将它们装入,制成“防蚊包”,在蚊虫多时携带防蚊。

2、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

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贪凉,很容易引起夏日感冒。所以,晚上睡觉时胸腹部要盖好被子;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等。另外,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可使睡眠更加香甜。

3、“苦夏”远离寒凉

对于很多人来说,夏至夏至,意味着苦夏已至。“苦夏”指的是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倦乏、精神不振等现象。不过,苦夏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应对恶劣环境时的一种本能反应,症状轻的不需特别对待,症状稍重的属于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调整改善。

调整的重点,在于远离寒凉。许多人认为,为了对付“苦夏”,应该多吃凉快的食物,让身体感觉凉爽一些。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原因在于,中医认为暑湿为阴邪,易伤人脾阳,脾阳一旦为湿所困,便会让身体的运化异常,人也表现得纳谷不香,食欲不振等,也就是“苦夏”了。

因此,要防“苦夏”,除了饮食清淡有营养、睡眠充足不熬夜外,少吃寒凉之物,不对着空调吹—总之不过于贪凉也十分重要。

4、老年人防疾病

夏至时节,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身体不能顺应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容易损耗阴津,导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而空调、电风扇等又会损伤人体阳气,增加患中风的几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当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物模糊、频繁打哈欠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应该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山楂等。此外,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具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位之一,平时可常按。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中冲穴约1分钟,再换手进行。

5、饮食多吃“苦”

饮食宜多吃“苦”,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具有调和脾胃、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至养生饮食原则

1、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2、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3、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总之,暑热、暑湿是夏季人体常易发生的生理反应,上述三个原则是根据人体在夏季易发生的生理现象或不良症状特点而确定的。朋友们在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如春夏之交由温转热,夏秋之交由热转凉,各地区的小气候等,)结合各自体质不同特点及在夏季容易出现的反应,做到辨证施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